• ×¢²áµÇ¼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扫,快速开始

  • 切换到宽版
  • 查看: 1940|回复: 0

    [车辆需要保养] 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6:1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寿宴,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三学社画的祝寿字画......
    八月的北京,空气中依然充满了夏日的燥热。许鹿希,这位曾与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并肩走过漫长岁月的科学家夫人,迎来了她的95岁生日。
    没有鲜花,没有寿宴,也没有宾客满堂的热闹,只有一幅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九三学社同仁所画的祝寿字画。送画的侄子许进轻轻走进这间60多平米的老房子,目光扫过这间几乎没有变动的老宅,心中五味杂陈。
    “姑姑,生日快乐!”许进微笑着说道。
    坐在轮椅上的许鹿希,面庞瘦削但眼神依旧清澈。她的笑容里没有华丽的渲染,却带着一种岁月洗礼后的宁静与安详。她轻轻合掌,微微点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在许鹿希的95岁生日中,唯一的庆祝活动就是与侄子在这间狭小的老房里拍了几张与祝寿字画的合影。
    她坐在轮椅上,身旁是儿子,侄子站在一旁,屋内陈设依旧简单:靠墙的木制书桌、老旧的沙发,还有那扇通往阳台的木门。
    许进曾几次提出要修修这扇门上的缝隙,但许鹿希总是微笑拒绝:“你姑父在的时候就有这条缝,不用修。”那扇门,像是她与邓稼先一起走过的岁月中无声的见证。
    虽然房子简陋,许鹿希却不为此感到困扰。她并不在意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珍视那段与丈夫共同走过的时光,正如那道从未修补的门缝,象征着她与邓稼先在平凡中的伟大生活。
    邓稼先隐姓埋名的28年时间里,许鹿希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既要抚养孩子,又要进行她自己的医学研究工作。
    作为北京医学院的教授,许鹿希在神经解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不仅翻译了国际上重要的医学书籍,还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即使在邓稼先长期缺席的日子里,她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培养了无数学生。
    但许鹿希的生活并不只是学术和家庭。她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望向窗外,心中思念着邓稼先,期盼着他的归来。许鹿希深知邓稼先肩负的使命,但这份思念与等待依旧是她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量。
    尽管邓稼先的去世给许鹿希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她依然坚守在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她继续在北京医学院讲授神经解剖学,并通过严谨的学术态度影响着一代代年轻教师和学生。
    她从不以自己是邓稼先夫人为傲,而是以自身的科研成果和对学术的贡献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尊敬。
    1986年,邓稼先因直肠癌去世后,许鹿希承担起整理丈夫学术遗稿的任务。她虽然对核物理并不精通,却通过自学,将丈夫留下的科研笔记整理成集。
    她坚信,如果邓稼先还活着,他也会这样做。这种坚持与信念不仅是对丈夫的深情,更是她对科学事业的无限忠诚。
    许鹿希不仅是丈夫科研事业的坚强后盾,更是中国医学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她以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关于爱与坚守的传奇。
    即使在邓稼先隐姓埋名的28年里,她始终默默支持,等候丈夫归来。两人的爱情故事,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却在长期的分离与等待中愈加深厚。
    邓稼先去世后,许鹿希没有选择沉浸在悲伤中,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术和社会活动中。
    她继续讲授神经解剖学,整理邓稼先的学术遗产,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国家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许鹿希的95岁生日,没有豪华的庆祝,却蕴含着平凡中的伟大。
    她拒绝修补的老房子,见证了她与邓稼先共同走过的风雨岁月。每一件家具、每一扇门、每一张旧照片,似乎都在诉说着这个家庭在国家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她的生活虽然简单,内心却充满了对丈夫和祖国的深厚情感。#我要上热门#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0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台州市汽修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浙ICP备15024031号 )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76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