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刘少奇和儿子刘源的一张合影,看哭所有人!此时的刘少奇,头发花白,身体瘦弱,身体已大不如从前,可他还是坚持工作,并教育儿子说一定要经得住委屈……人民是你们的父母……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正是人心涌动、国家风雨飘摇的1967年。刘少奇,一位身负重任的前国家主席,与他的儿子刘源的一张合影,成为时光的见证。这张照片,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却也熔铸了家国情怀。
“一定要经得住委屈,人民是你们的父母。”这番教诲,如一股清流贯穿刘少奇的言传身教。在花白的发丝下,他的身体显得瘦弱,远非当年的威严。即便如此,刘少奇依然坚持工作,不忘初心。这是一个时代的艰难,亦是一位领袖的坚守。
这个时候,刘源,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目睹着父亲虚弱的身躯。他承载着父亲的期望,听着“人民是你们的父母”的箴言。父亲的身体渐衰,却依然对儿子说“一定要经得住委屈。”这是一句挚爱的告别,是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嘱托。
两年后,父亲不幸离世,刘源却一无所知。直到1972年,当他从乡下回到北京,才得知父亲的离世。那一刻,他感受到一种痛苦,痛苦深深地扎根在心底。他并没有沉湎于悲伤,而是以父亲的教诲为指引,坚定着自己的前行。
刘源是刘家最年幼的孩子,但父亲对他的要求一直严格。在困难的岁月里,学校食堂的红薯干成为了日常。刘源对这样的生活感到艰辛,于是他偷偷将口袋里的红薯干塞满。父亲发现了。询问的目光下,刘源不敢撒谎,只能坦诚相告。父亲的回应却出乎意料“国家现在处于困难时期,坚决不能浪费,就算以后富有了,我不能浪费,你要知道今天的生活是牺牲多少人的生命换来的。”这番言辞深深震撼了刘源,从此,他再也没有挑食。
后来,刘源走上了部队,成为一名军人。穿上军装,他更加感到肩膀上的责任。无论是训练还是干活,他总是对自己要求更高,不畏疼痛。每次觉得体力透支时,他都会想到抗战时期的艰辛,这使得任何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赋予他“五好战士”的光荣称号。
走上工作岗位的刘源,选择从基层做起。在农村,他与老乡同吃同住,抢着干活,关心每一个人。老乡们被他的真诚所打动,纷纷送来小米和鸡蛋,希望回报他的付出。刘源却婉言谢绝“老乡们的日子都不容易,这点有营养的东西,你们一定要自己留着,不然我心里会很自责。”他在农村生活了整整8年,经历了人生的蜕变。
回到北京后,刘源继续坚持学习,对自己保持着高标准的要求。1992年,他接到调令,出任武警水电部第二政委。水电部门辛苦而艰巨,被誉为“最苦的部队”。刘源始终服从组织的安排,用实际行动证明组织没有选错人。
这就是刘家的家风,代代相传,身体力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个家族是不平凡的,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他们的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奉献的传承,是对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责任与担当,看到了艰难岁月中的坚持与付出。刘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传承了家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是你们的父母”的信念。
这是一篇关于家国情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军人的成长之路,也述说了一位领导者的家族传奇。正如刘源在军旅生涯中的一句自勉之言“抗战时,这么吃的苦岂不是比这更恐怖,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这是一种坚韧,一种不畏艰难的品质。
在这个故事的,我们看到了一个儿子的奋斗,一个家族的传承,更看到了一种无私的家国情怀。刘源的一生,如同那张合影一样,饱含着岁月的沧桑,却也闪烁着家国之光。或许正是这样的坚守和奉献,才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家族,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 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