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基辛格询问毛主席:倘若苏联进攻中国,你们会怎么应对?
1973年的寒冷2月,毛泽东和基辛格在北京再一次碰面。
这是基辛格第五次来访中国,也是与中国领导人周恩来过世后,两国继续之前谈判的一次重要会晤。
会谈中,两人讨论了多个双边议题。在某个时刻,基辛格不经意地问道:“主席先生,如果苏联进攻中国,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这个假设性的问题,让周围一片静默。在座的中国领导人都在等待毛泽东的回答。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慢慢开口说:“我们会采取游击战,打持久战。他们无论去到哪里,我们都会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
基辛格继续追问:“那如果苏联只采取空袭而不派陆军,您认为会怎样?”
毛泽东笑着说:“你可以建议他们成立一个委员会研究这个问题。但请转告他们,这将是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会屈服。”
毛泽东的回答展现出他对战争和敌人的独特看法。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者,更看重军事实力的对比。
在他看来,拥有核武器的苏联要比当时的中国强大得多。
而毛泽东坚信,战争的胜败不在军力,而在人民意志。
多年的革命斗争让他深知,正是人民的觉悟和团结,而不是武器装备,决定了胜利。
中国人民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是任何先进武器也无法摧毁的。
这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斗争策略一脉相承。
无论面对军阀混战时期的敌人,还是后来强大的日军和国民党军,毛泽东都倡导采用游击战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来消耗和击败敌人。
对于核武器,毛泽东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尽管原子弹具有巨大杀伤力,但它终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败。
中国人民有决心抵抗外来侵略,哪怕敌人拥有原子弹也难以迫使中国屈服。
当然,毛泽东也明白核武器的重要性,主张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核武能力。
这次会谈发生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之后。1969年,中苏爆发边界冲突,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在这种背景下,基辛格此次访问带有试探双方关系的性质。
基辛格希望通过访问,推动中美关系,同时也试图缓和中苏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然而毛泽东对苏联始终抱持戒备,拒绝与苏联建立任何同盟关系。
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生侵略行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因此,当基辛格提出苏联入侵的假设时,毛泽东毫不犹豫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立场。
会谈结束后,基辛格对毛泽东的意志力和战略思维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泽东的一生,充分证明了意志力在战争和斗争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不仅展现了两位杰出政治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解。毛泽东强调人民意志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 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